深圳市华拓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139 2576 7787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全国赛迎来巅峰之战

发表时间:2021/10/28 11:06:57 来源:深圳市华拓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人气:2385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李洋


科技创新,成就大业。10月28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全国赛在洛阳迎来巅峰对决,249家入围全国赛的企业分为8个小组进行比赛,其中,2个初创组,6个成长组,每个小组由5位业内专家、投资人担任评委,从技术、市场、团队、财务等方面进行专业评审。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比拼,最终,105家参赛企业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优秀企业”奖,其中,初创组企业26家,成长组企业79家。每个小组获得第一名的“优秀企业”拿到了争霸全国总决赛的晋级入场券。



比赛现场

上演“群英会”


“与同类产品相比,你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市场空间多大?”
“盈利模式如何?有无融资方面的需求?”
“对竞争对手了解多少?”

“未来战略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比赛现场,评委们频频抛出专业、犀利且有针对性的问题,对各个项目进行“把脉问诊”。参赛选手则见招拆招、沉着应答,从技术本身、商业模式等多维度全方面展示自己。

重庆知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余崇圣带来一款3D全景旋转式激光雷达扫描仪。据他介绍,扫描仪内“藏”着自己研发的技术宝贝——“多核3D点云人工智能芯片处理器技术”。“这项技术能够不需要依赖GPS信号,实现室外、室内、地下空间的cm级高精度实景三维建模。”余崇圣说。


最终,凭借着过硬的技术,余崇圣带来的项目斩获了评委的一致高分,并荣获大赛优秀企业。


面对比赛结果,欣喜之余,余崇圣还感受到了满满的收获,“比赛过程中,评委对我们产品同行业竞争者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我们接下来的项目成本控制和应用市场前景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很有帮助。接下来,希望线下可以跟评委专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余崇圣说。



同样获得优秀企业奖的还有广东志成电液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郭初生是一个有梦想的液压专业博士、研究员,在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了十几年的他于2019年选择离京南下,到中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公司。“我们的产品具有高度集成化、机械性能好、智能化控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移动机器人、机床、矿山、弯管、压桩等领域,目前中山已有企业在应用。”郭初生介绍,两年来,公司已开发出10余项产品,如今已正式推向市场。


“双创大赛在地方上颇受欢迎,在当地科技局的推荐下,我们抓住了这次机会。我们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听取投资人、行业专家对项目的看法与建议,进一步开拓思路,拓宽视野,更好地知道项目的‘天花板’在哪里。”郭初生说,“同时,处于创业阶段的我们希望通过大赛获得资本的青睐。”


封装是半导体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技术壁垒高且长期被欧美日厂商垄断的关键领域。深圳市华拓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有着一支掌握半导体领域固晶焊线自动化检测整套核心技术的创业团队。公司总经理罗建华在机电、光学、算法等方面有着海外半导体装备龙头企业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


罗建华对记者表示,2014年以来,国内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而长三角地区尤甚。2015年,归国后的他选择在一家机器人公司内积累经验。“之前半导体领域的创业土壤比较贫瘠,想要创业,在政府、资本、客户方面都很难获得支持。”罗建华说,如今,在遭受全球范围内的“缺芯”浪潮后,我国出台了许多红利政策,这使得不少创新创业者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2019年11月,深圳市华拓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经过近两年的摸爬滚打,目前,公司主打产品固晶焊线自动化检测设备已经导入数家IC、IGBT和光电领域的头部客户,可应用在IC芯片、功率器件、HEMS、分立器件、SIP、LED等领域等缺陷检测。“我们的半导体检测设备可以帮助国内半导体领域的企业打造智慧工厂,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产品良率和提升竞争力,实现了封测领域高端检测设备的国产替代。”罗建华表示,目前,公司架构已经渐趋完善,并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希望通过大赛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推动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


同样投身半导体领域创业的还有广东省傲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自然,他说:“虽然在半导体芯片设计环节,我国走在了第一梯队,但是制造材料和装备领域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正是看中了这个机会。”

傲来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光学半导体高端精密仪器与装备的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公司用1年的时间成功推出高端镜头MTF测试机,很好地实现了国产替代。明年计划推出工艺创新的高端镜头自适应组装机。“希望大赛可以对能解决产业技术‘卡脖子’问题的优质项目给予培育扶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获得优秀企业奖后的张自然依然保持着原本的低调。他说:“我是抱着向同行取经的心态来的,感谢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成绩只是对以往的肯定,下一步,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产品。”



“云”上答辩

同样精彩

此次大赛采取“7+5”模式进行答辩,参赛企业代表陈述时间7分钟,评委问答时间5分钟,针对因受新冠疫情影响无法到现场进行路演的参赛企业,大赛组委会专设了线上视频答辩环节。


赫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答辩选手吴阳在参加完“云”上答辩后对这次经历深有感触。“不能亲临现场确实有些惋惜,但是,‘云’上参赛,为我们省去了路上的奔波,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变得方便起来。”


同样参与视频答辩的还有来自汇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参赛选手郭乙宏。“线上远程答辩,效果没有线下理想。缺少了和评委之间的互动,肯定影响发挥。”郭乙宏遗憾地说。


郭乙宏带来的是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速自动无卡旋切生产线项目。该项目使得旋切线速度由40m/min提升到80m/min,单条线的产量由每天15立方米提升到40立方米,使得生产每立方米单板人工成本由100元降低到35元,可有效提升木材的利用率和加工质量,大幅度降低了工人数量,节约了人力成本。


据悉,此次因受疫情影响而不能现场参赛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为保障大赛的顺利进行,大赛组委会提供了一些线上“云”服务,比如,为选手制作线上答辩指南、提前彩排测试、制定工作人员线上方案及注意事项、进行会场及开幕式云现场图片直播等。



项目质量

高端之上再攀新高

“项目质量比以往都高”,这是今年大赛评委看过参赛项目后给予的最多评价。


此次担任初创组评委的济南科技创投集团总经理秦文,曾担任过多届创新创业大赛评委。他用了三个“高”来形容今年大赛的参赛项目。一是项目整体质量高。尽管是初创项目组,但是很多参赛项目都是致力于解决我国亟待攻克的卡脖子关键问题,比赛现场可以看到很多前沿产业领域的高科技项目,比如芯片、氢能、卫星等。二是创业团队整体素质高。以往参赛选手比较喜欢单打独斗,这次参加比赛的创业团队中,很多都配齐了科研、生产、融资各个环节的人才,有完善的人员组织架构的团队在之前可谓是凤毛麟角。三是创业团队投入起点高。有的项目是创始人之前有过创业经历,实现了财务自由后二次创业后的成果;有的项目是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匹配的资金多;有的项目是成立之初,就有投资机构进来。


“国家出台政策支持科研人员出来创业,地方政府也拿出资金举力支持,加之社会投资机构的蜂拥而至,当下的国内创新创业环境蔚然成风。在这样的氛围下,高端装备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实现突围,指日可待。”秦文说。
未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业者还有哪些机会?担任成长企业组评委的江苏瑞华创投执行合伙人符根芳认为,目前,还没有实现国产化的,市场又并不太关注的领域往往蕴藏着大机会。企业要静下来心来,在高端之上继续攀高,抓住细分领域,啃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硬骨头”。

编辑:王丹萍
审核:罗晓燕

监制:王占全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融媒体平台出品